2022年辰溪县农村经营服务站整体绩效评价
发布时间:2023-09-27 11:34 信息来源:辰溪县农业农村局
辰溪县农村经营服务站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一、部门概况
( 一) 部门基本情况
1、人员情况
县农村经营服务站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6名。截至2022年12月底,在职在编人员20人,其中事业人员20名,离退休人员13人.
2、机构设置
辰溪县农村经营服务站为辰溪县农业农村局下属副科级公益一类事业预算单位。县农村经营服务站设4个职能部室:
(1)综合室
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负责文秘、档案、保密、保卫、财务、后勤、工青妇以及来信来访工作;负责机构编制、劳动工资、退休干部管理以及工资年报统计工作。
(2)农村经营体制管理部
指导农村以及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指导农村土地经营体制的稳定和完善工作;指导农村承包合同管理和各类专业合同的签订、签证、履行、变更、兑现、调处纠纷;负责本部门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
(3)农村资产财务管理部
指导全县乡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财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指导农村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及管理、评估、专项审计;接收国家审计机关及业务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审计事项。
(4)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
宣传贯彻减轻农民负担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参与审核农民负担的政策文件和涉及农民负担的项目;监测农民负担情况,监督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受理来信来访;查处涉及农负担的重大事件。
3、工作计划
1、继续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加强对各项惠农补贴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涉农乱收费乱摊派的专项整治,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构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农民负担监管工作成效。
2、认真完成土地确权颁证后续各项工作。按要求完成全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档案入馆及纠错工作,实现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信息平台的运行。
3、依托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规范土地流转、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4、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管理。组织全县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业务培训,对合作社、家庭农场实行分类定级管理,积极推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典型,落实扶持政策,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
5、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工作各项机制,严格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审批和操作流程,强化政策宣传,加大督查指导及违法案件巡查,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门业务培训会议。
二、部门整体支出规模、使用方向和主要内容、涉及 范围等。
2022年年度收入632.58万元,年初结转和结余142.67万元,共支出779.53万元,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4.2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69.28万元,项目支出510.25万元。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8万元,与上年持平。
部门整体支出管理及使用情况
( 一) 基本支出
基本支出:是指为保障单位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其中:工资福利性支出202.81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60.05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6.42万元;
2022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8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8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0万元),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2022年“三公”经费预算较2021年预算数持平。
(二) 专项支出
项目支出510.25万元,其中农林水支出510.25万元。均有专门的业务股室负责组织实施,并且建立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制,实行报账拨付制,待项目竣工验收合格拨付。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坚持专款专用,量入为出的原则,使各项专用资金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达到预期目的,严禁截留、挪用和不合理支出.
三、部门专项组织实施情况
(一)专项组织情况分析,单位均用在农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土地确权技术费等方面。均有专门的业务股室负责组织实施,对项目实施情况都通过了投资评审、竣工验收等程序。
(二)专项管理情况:为切实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三)专项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项使用”。
(四)资金的拨付本着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执行项目资金批准的使用计划和项目批复内容,不准擅自调项、扩项、缩项,更不准拆借、挪用、挤占和随意扣压;资金拨付动向,按不同专项资金的要求执行,不准任意改变:特殊情况,必须请示。
(五)严格专项资金初审、审核、审核制度,不准缺项和越程序办理手续,各类专项资金审批程序,以该专项资金审批表所列内容和文件要求为准。
(六)专项资金报账拨付要附真实、有效、合法的凭证。
四、资产管理情况
为规范固定资产产管理,实现固定资产产的优化配置,单位制定了固定资产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产指定专人管理,及时登记,科学使用,每年年末对固定资产产进行清查盘点,固定资产产的调出、处置、报废、报损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
农村经营服务站2022年底资产共计109.08万元,包括流动资产77.04万元(其中:财政应返额度73.37万元,其他应收款3.67万元),固定资产合计原值36.83万元,净值32.04万元。
五、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一)农民负担监管工作
根据省、市农民权益维护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的要求,在抓好省年度检查问题整改的同时,对全县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收费开展了检查、明查暗访,从检查情况来看涉农部门乱收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检查中未发现涉农部门乱收费及惠农补贴未落实等情况。
(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我县是全省第二批整体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县市区之一,目前已入馆档案98111户,3月份完成了1822户档案缺失资料的收集,档案整理公司对缺失档案资料按照省档案整理的要求,对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扫描, 现已全面完成档案整理并入馆。
(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一是完成了 2021年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工作。按照省、市部署及时间要求,顺利完成了2021年度的清产核资清查工作,并及时将清查结果录入清产核资系统。经清查核实,我县2021年农村集体资产总额为1268915963.38万元,负债总额为36470833.8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232445129.58万元。二是配合、乡村振兴局、县建行积极开展“共享贷”试点工作。三是会同县委组织部指导规范中央及省扶持项目和全市“五个一百”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配合做好农资集采试点工作,完成了全县村集体经济薄弱村45个村的消簿任务。四是按照省市时间节点要求正开展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是成员身份得以确认、摸清272个村村集体资产家底,经济效益指标保障95%农民增收。
(四)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工作
一是继续强化培训宣传。今年先后召开了4次推进和业务培训会,同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政策宣传,通过村村响、横幅、标语、宣传手册、给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审批流程指南、宣传车、音频资料等多种形式,在全县范围广泛宣传农村宅基地管理和改革的目的、意义和政策法律法规,共培训业务工作人员12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政策解读宣传手册5000份、宣传车20余驾次等等。通过各类资料发(播)放,基本惠及到全县23个乡镇、272个行政村、10万农户。二是规范审批机制。针对市里3月份暗访发现的问题,我们举一反三,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3次专项督查指导和动态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乡镇村及时进行了整改落实。目前全县共受理宅基地审批512宗,审批通过475宗,其余37宗正办理手续(其中一部分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三是落实常态巡查。今年来县里共开展有针对性巡查10次,全覆盖督查3次,各乡镇依托综合执法队,对辖区内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巡查、监督,对发现问题的及时予以制止。村坚持每星期上报巡查情况,有违规的适时上报。村级在巡查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要及时化解和处置,对处置不到位的,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综合执法队)报告,按照程序依法进行处置。今年来,全县共发现有驱向乱占耕地建房动工人农户48户都已现场处置到位,打消了农民乱占耕地建房的念头。已动工的5户均已停工和撤除。
(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指导、扶持和服务力度,截至目前,全县有工商共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1078家,其中:2022年新增28家; 工商共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345家,其中:属内资市场主体(自然人独资)159家(其中新增72家)、属个体主体(个体户)187家(其中新增8家)。今年来,通过申报,取得省级批复或认定的有:省级示范区域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1个(辰溪县千鑫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市级批复或认定的有:市级示范社9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县级批复或认定的有:县级示范社10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1家。
(六)继续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
按照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积极扶持、规范管理的原则,紧紧围绕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强品牌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坚持把推进土地流转,实现主导产业规模经营作为推进“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创新机制,严格程序,强化监管,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家庭承包耕地面积48.17万亩,土地流转面积20.03万亩,目前新增0.63万亩。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文件要求,我县正盘活原有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23个乡镇交易站。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绩效目标设立不够明确、细化和量化。项目单位虽然设立了项目资金绩效目标,但目标不够明确、细化和量化。
2.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改进措施和有关建议
(一)加大制度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便于发挥管理工作的监督职能,对单位资金加强管理,特别是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要及时跟踪、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梳理、细化以往账目,为单位制度切实可行的财务预算计划,确保资金使用的能效。
(二)增强人员素质,规范管理体系。在人员培养上,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员培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单位的财务数据库和管理系统,用制度规范言行;在人员的考核上,严格考核标准,注重工作的实效,提高考核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三)落实预算执行分析,及时了解预算执行差异,合理调整、纠正预算执行偏差,切实提高部门预算收支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