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湖南大学与辰溪的故事:抗战中办学 办学中抗战

发布时间:2021-06-11 15:37 信息来源:辰溪融媒APP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大肆侵犯祖国山河,对各大学府进行轰炸,湖南大学就是其中之一。为保存文化实力,湖大校方经过多方考虑,决定迁往地势复杂又交通便利的湘西小城——辰溪。在辰溪办学的八年里,湖南大学坚持抗战中办学、办学中抗战,给辰溪带来了新文化、新知识,推动了辰溪的革命进程。


上世纪三十年代,辰溪还只是一个6000余人的湘西小城,1938年秋,武汉广州沦陷之后,战火逼近湖南,80多家军政单位、厂矿机构、教育机构纷纷内迁至辰溪,使封闭落后的辰溪一度繁荣,人口暴增至10万余人。1938年4月-8月,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图书馆、科技馆等先后遭到了日军的轰炸,损失惨重。曾任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向绍轩是辰溪人,他向当时的湖大校长皮宗石极力推荐迁往辰溪,考虑到辰溪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校方最终决定西迁辰溪。


辰溪县锦滨镇龙头垴村紧邻沅水,背靠湘黔公路,湖南大学辰溪分校就建于此处。历经岁月,当年湖大学生们居住的旧木楼大多腐朽拆除,但说起湖大当年在这里的故事,辰溪老百姓至今还津津乐道。“当时湖大在辰溪的校舍都建在龙头垴村子四周的山谷丛林中,所建房屋大多都是新式木板平房,他们在这里办学上课,宣传先进思想,影响了很多人。“

国难当头,即使已经远迁湘西,但因抗战形势日益严峻,整个湖南变成了抗战前线。为了让新校区尽快落成,学生早日复课,校方聘请了辰溪当地的社会民众及各方资源,日夜加班修建校舍和住房。1938年冬,第一批湖大师生200多人在历经艰险抵达辰溪后,在龙头垴正式开课。

据史料记载,抗战8年,日军轰炸辰溪22次,投弹1047枚,其中4次将目标直接对准了湖南大学。”为了躲避日军轰炸,师生们在山上自发挖了很多防空洞,现在很多防空洞都还保存完好。”原一中教师张必和介绍道。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同年十月,湖南大学迁回长沙。在辰溪办学的八年里,湖南大学给辰溪各行各业发展带来了新鲜气息和强大推动力,特别是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