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16 09:00 信息来源:辰溪县统计局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深入推进“一化四建”发展战略,着力“三点一带”, 以精准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全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较好地完成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年度任务,幸福新辰溪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一、综 合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4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8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6.27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65.28亿元,增长11.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076元,比上年增长7.5%。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同期的15.7:31.2:53.2调整为14.2∶30.6∶55.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3%、26.3%和66.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个、2.3个、5.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2.99亿元,增长13.9%,占GDP比重27.86%,比上年提高1.5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1.7%。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3.20亿元,增长15.2%;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9.79亿元,增长12.9%。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5.35亿元,比上年增长8.9%,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5.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1.7%,民营经济税收5.83亿元,比上年增长40.9%。
年末全县工商部门登记的各类企业达1583户,其中国有及集体控股公司192户,私营企业1391户,当年新登记各类企业262户。年末个体户14119户,当年新增1677户。
物价指数温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上涨1.6%,衣着上涨1.3%,居住上涨2.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2.2%,交通和通信上涨2.6%,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3.5%,医疗保健上涨1.8%,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4%。在食品中,粮食上涨1.3%,鲜菜上涨9.0%,畜肉下跌5.6%,水产品上涨1.3%,蛋上涨10.5%,鲜果下跌3.1%。
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标名称 | 指数(%)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2.1 |
一、食品烟酒 | 101.6 |
粮 食 | 101.3 |
鲜 菜 | 109.0 |
畜 肉 | 94.4 |
水 产 品 | 101.3 |
蛋 | 110.5 |
鲜 果 | 96.9 |
二、衣着 | 101.3 |
三、居住 | 102.4 |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 102.2 |
五、交通和通信 | 102.6 |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 | 103.5 |
七、医疗保健 | 101.8 |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 100.4 |
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3%。分类别看,食品上涨1.1%,饮料及烟酒上涨4.3%,服装及鞋帽上涨1.2%,纺织品上涨7.3%,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上涨0.8%,文化办公用品与上年持平,日用品上涨1.6%,体育娱乐用品上涨4.1%,交通、通信用品与上年持平,家具上涨0.7%,化妆品上涨0.4%,金银珠宝下跌0.6%,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上涨1.8%,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上涨0.5%,燃料上涨11.0%,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上涨1.2%。
2018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指标名称 | 指数(%) |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 102.3 |
一、食品 | 101.1 |
二、饮料、烟酒 | 104.3 |
三、服装、鞋帽 | 101.2 |
四、纺织品 | 107.3 |
五、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 | 100.8 |
六、文化办公用品 | 100.0 |
七、日用品 | 101.6 |
八、体育娱乐用品 | 104.1 |
九、交通、通信用品 | 100.0 |
十、家具 | 100.7 |
十一、化妆品 | 100.4 |
十二、金银珠宝 | 99.4 |
十三、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 | 101.8 |
十四、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 | 100.5 |
十五、燃料 | 111.0 |
十六、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 | 101.2 |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按照2018年每人每年3400元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668户、4258人,比上年末减少6891户、26038人;49个行政村实现整村脱贫;贫困发生率0.99%,比上年下降6.01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全县实施重点项目64个,其中新建项目 43个,续建项目 21个,分类型看,产业发展项目2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个,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项目9个。2018年计划完成投资44.45亿元。实施市级重点项目19个,完成投资23.27亿元;其中,完成投资过亿元项目7个。
民生实事项目有力推进。全县共实施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18项、20件。新增城镇就业3958人;实现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263.09公里,提质改造农村公路91.8公里;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5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9处,解决了2.28万人的饮水困难,其中贫困人口0.97万人;改造和完善7个行政村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完成投资899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111户;城镇棚户区改造开工1204套;完成城镇黑臭水体整治1个;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170个;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8415人;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3688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5元;城镇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达到327.73元,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达到184.81元;互联网+就业服务综合实现率达100%;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完成100%;就业扶贫特岗1211个;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教学点实事项目建设3所;完成农村公办幼儿园实事项目园建设2所;完成45个行政村的环境综合整治。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新兴产业体能小;融资难、用地难、征拆难等问题依然突出;城镇辐射带动力不强;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三大攻坚战”压力依旧较大;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还有差距等等。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发展稳定。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29.74亿元,实现增加值17.24亿元,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15.95亿元,增加值10.41亿元,增长3.3%;林业产值1.56亿元,增加值1.19亿元,下降9.9%;牧业产值10.23亿元,增加值4.56亿元,增长1.4%;渔业产值1.32亿元,增加值0.69亿元,增长66.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8亿元,增加值0.39亿元,增长9.0%。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60.4:6.9:26.5:4.0:2.3。
农林牧渔业生产平稳。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00480吨,比上年增加15380吨,增长8.3%。谷物总产量186525吨,比上年增加14349吨,增长8.3%,其中稻谷总产量163544吨,比上年增加12792吨,增长8.5%。玉米总产量20914吨,比上年增加1422吨,增长7.3%。豆类总产量2204吨,比上年增加164吨,增长8.1%,其中,大豆总产量1673吨,比上年增加82吨,增长5.1%。薯类总产量11751吨,比上年增加867吨,增长8.0%。油料作物总产量24970吨,比上年增加1380吨,增长5.8%。其中,油菜籽产量24277吨,比上年增加1350吨,增长5.9%。中药材产量1488吨,比上年增加82吨,增长5.8%。蔬菜产量141143吨,比上年增产3080吨,增长2.2%。瓜果类产量23663吨,比上年增加152吨,增长0.6%。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6.2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5.53千公顷,增长10.9%。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5千公顷,增长4.9%,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1.84千公顷,增加0.74千公顷,增长3.5%。油料面积16.3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75千公顷,增长4.8%,其中,油菜籽面积15.7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74千公顷,增长4.9%。蔬菜面积6.5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20千公顷,增长3.2%。茶叶产量18吨,比上年增加1吨,增长5.9%。水果产量175135吨,比上年增加8231吨,增长4.9%。食用坚果产量177吨,比上年减少10吨,下降5.3%。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1.33千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50.5千公顷,增长0.6%。全年肉类总产量30178吨,增长1.5%。出栏肉猪31.25万头,产量22066吨,增长0.1%。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0.76万头,肉牛产量828吨,增长6.5%。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羊4.88万只,羊肉796吨,增长7.5%。出售和自宰的家禽397万羽,禽肉产量6473吨,增长5.2%。蜂蜜产量43.55吨,增长1.3%。禽蛋总产量2293吨,增长7.5%;水产品总产量10113吨,增长75.3%。
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全县机耕面积达35.19千公顷,机播面积3.10千公顷,机电灌溉面积15.21千公顷,机收面积25.13千公顷。农机总动力39.20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93台,小拖及手扶拖拉机1179台。拥有水田耕整机17992台;微耕机15479台;机引犁17836台;旋耕机227台;水稻播秧机60台;水泵2521台;机动脱粒机19983台;干燥机械344台;联合收割机581台。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目前,全县有省级特色蔬菜产业园1个,龙头企业19家、新培育2家,合作社达到797家、新增126家,家庭农场156家、新增19家。 “三品一标”认证产品52个。流转土地面积达18.8万亩,其中耕地7.9万亩、林地10.9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按经济类型分,集体工业增长4.6%,股份制工业增长7.8%,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下降47.9%。国有控股工业下降17.5%。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4.6%。工业集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7%。非公有制企业增长17.9%。按门类行业分,采矿业下降1.3%;制造业增长19.4%,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41.0%,医药制造业增长16.8%,橡胶和塑料制造业增长95.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2.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2.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1.1%。
企业效益提质增效。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9.07亿元,增长14.4%;税金总额1.57亿元,增长4.7%;营业利润2.38亿元,增长12.3%,营业外收入0.09亿元,增长125%;利润总额2.42亿元,增长12.0%;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2%。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4%;竣工产值7.67亿元,增长32.2%。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22亿元,增长8.1%。房屋施工面积160.29万平方米,下降2.9%,其中新开工面积154.69万平方米,增长1.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6.54万平方米,增长22.0%,其中住宅85.5万平方米,增长26.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23亿元,增长16.3%。其中,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2.3%;5000万元以下固定资产投资下降7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5.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6%。
房地产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86.3%,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65.8%。商品房销售面积67.55万平方米,增长40.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4.49万平方米,增长63.8%。商品房销售额20.82亿元,增长25.44%,其中,住宅销售额19.10亿元,增长86.9%。房屋施工面积115.23万平方米,增长74.7%,其中住宅92.63万平方米,增长61.9%。房屋新开工面积62.28万平方米,增长49.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45.07万平方米,增长19.7%,房屋竣工面积14.88万平方米,增长42.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2.10万平方米,增长71.1%。待售面积1.13万平方米,下降20.4%,其中住宅1.12万平方米,下降20.6%。商品房销售均价每平方米3082元,下降10.9%,其中住宅均价每平方米2961元,增长14.1%。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市场消费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6.00亿元,增长11.5%,其中城区38.36亿元,增长12.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53亿元,增长6.4%。按行业分,批发业4.40亿元,增长6.6%;零售业40.16亿元,增长11.7%;住宿业2.37亿元,增长6.5%;餐饮业8.60亿元,增长8.6%。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8.16亿元,增长24.6%;限额以下实现商品零售额47.37亿元,增长8.5%。网上贸易发展较快。网上贸易发展较快。全县拥有县级电商产业园1个,入驻电商企业40家,线上特色馆2家,村级服务站点150家,全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2.3亿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编印了《辰溪县2018投资指南》,开发包装26个县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全年新建、续建项目55个,今年新签约项目24个,组团参加了第21届北京科技博览会、“湖南—长三角地区”经贸洽谈周、东莞怀化商会换届大会等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实际到位资金59亿元,其中省外项目23个,实际到位资金23.65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1008万美元;实现外派劳务404人。
六、交通、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投资4.91亿元。自然村通组公路418公里、农村公路窄加宽工程91.8公里、渡改桥1座、危桥改造3座、安防工程133公里、干线公路大修32.5公里。行政村通班车率达100%,万人拥有公共服务车辆达14.3辆以上。修补路面1.65万m2,消除隐患17处,维护桥涵14座,清理坍方1.2万m3,整治路肩5.62万m2 ,清除杂草8.5万m,清枝靓林17km,清扫路面0.62万km。农村公路养护率到达100%,完成沥青灌缝0.02万km,整治路肩1万m2,维修清理水沟0.02万km,挖补路面0.35万m2,清理坍方0.8万m3,修剪杂草0.02km。对省道绿化补植1000余株,县乡道宜林路段补植45000余株。公路检测站共检测货运车辆35214台次,卸载和转运货物321.6吨。新增和更换公路波形护栏576米、安全标志牌54块、反光镜34块、警示灯7盏、减速带180米,修砌公路挡墙31处、防撞墩72个、防撞墙253米,冬季融冰除雪92公里。年末公路总里程2555.198公里。其中高速27.998公里、省道320.1公里、县道260.5公里、乡道479.3公里、村道1468.3公里。272个行政村通公路,通畅率100%。全年旅客运输量1292万人次,货物运输量1256万吨,旅客周转量87252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57449万吨公里。
邮政电信业较快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3022万元,增长25.1%。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96万户,下降17.1%;移动电话用户28.59万户,增长23.2%;互联网宽带用户5.73万户,增长23.0%。全年发送报纸202.79万份,增长29.7%;发送杂志104.59万份,增长8.2%;集邮3.58万枚,增长18.5%。
旅游业来势喜人。修缮了杨任故居、辰溪县委临时旧址、湘乡会馆、单眼井、吊井。孝坪兵工小镇完成特色小镇总体策划方案,启动“三供一业”项目建设及镇容镇貌整治,启动兵工小镇建设项目招商工作。五宝田—罗子山生态文化圈规划将于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完成专家评审通过后随即展开编撰工作。完成燕子洞风景区提质改造项目。长田湾天鹅湖景区前期完成了水果采摘园建设、温泉打井、低空飞行场地平整等项目。万户瑶寨(罗子山桂林村、上蒲溪五宝田村)、仙人界森林公园等新景区目前已经开放。锦岩村目前已完成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及锦岩塔主体工程。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达102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9.2亿元。
七、财政和金融业
财税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税收收入7.22亿元,增长10.7%,税占比达85.0%,比上年提升7.0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73亿元,下降7.1%,其中,国税部门完成1.79亿元,增长16.9%;地税部门完成1.87亿元,下降0.7%;财政部门完成1.06亿元,下降36.4%。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85亿元,增长22.5%。上划所得税1.44亿元,增长8.3%。
财政支出结构良性发展。全年财政支出36.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民生支出增长较快。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14亿元,下降1.2%;公共安全支出1.39亿元,增长8.6%;教育支出5.01亿元,增长22.8%,科学技术支出0.27亿元,增长9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27亿元,下降5.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56亿元,增长13.4%,节能环保支出及城乡社区支出1.41亿元,下降2.8%。
金融业运行平稳。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94亿元,增长5.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6.16亿元,比年初增加11.2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8%。其中,住户存款100.35亿元,比年初增加8.1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9%;非金融企业存款8.29亿元,比年初增加0.4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9%;政府存款17.51亿元,比年初增加2.9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6.68亿元,比年初增加7.5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7%。其中,中长期贷款57.63亿元,比年初增加6.6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0%;短期贷款9.05亿元,比年初增加0.9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1%。
保险业保持平稳。全年保费收入1.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保险业支出0.66亿元,比上年增长0.3%。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全年共向上组织申报18个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获取资金100万元;省级项目8个,获取资金660万元,市级项目5个,获取资金285万元。共组织实施县本级科技计划项目49项,新储备24年项目进入了科技项目库,项目库存总量达110个。全年申请国家各类专利17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报90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9家。省“三区”科技人才12名,省、市科技特派员4名。
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投入教育经费5.01亿元。争取专项资金0.65亿元,思源实验学校全面建成, “芙蓉学校”建设启动。全县累计创办市级课改样板校13所、县级课改样板校12所。全年共开展随访督导100余次、专项督导60余次、综合督导30次,下发整改意见100条,约谈校长、教师50余人次。全县共新进教师118人,其中免费师范生70人、公招高中教师8人、特岗进编38人、引进外县2人。全县发放各级各类教育资助资金2150万元,资助学生共计3.67万人次;拨付营改资金1977万元。全县本科二批以上上线人数首次突破400人,其中本科一批上线141人,较上年增加53人,增幅达60%;本科二批上线261人,较上年增加5人,本科上线率达39.8%。一本录取155人,比去年增加52人(被“985工程”录取14人;被“ 211工程”录取29人);二本以上共录取407人,比去年增加2人。全县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827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人数112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学生5727人;初中学校29所,在校学生13472人;普通小学145所,在校学31449人;幼儿园64所,在园儿童人数13290人。全县各类学校专任教师人数4297人,其中中等专业(职业)学校80人;高中专任教师386人;初中专任教师1240人;小学专任教师2063人、特殊教育学校老师10人;全县幼儿园教师518人。
九、文化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图书馆年接待到馆读者达30万人次,借阅总量为4.85万册次。体育馆全年接待健身人数达5万人次以上。博物馆全年免费接待各地游客17.3万人次,其中青少年7.2万人次。完成了“演绎惠民—送戏下乡”58场次,送图书下乡2000余册次,送挂历、春联下乡3000余幅,送电影下乡54648场次,发放六位一体文化器材187个村,体育器材篮球架189副、乒乓球桌456副、路径健身器材226套。 年末全县拥有县级文化馆1个;县级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1.1万册;文管所1个,藏品6963件;文化站30个;艺术团体1个;电视台1个。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9.1%,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99.2%,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99.0%。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94.95%;通广播电视20户以上自然村达475个。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销售体育彩票3696万元。全年在市级以上比赛获奖人数达9人,总获奖牌12块,其中获金牌数7块,获银牌数3块,获铜牌数2块。举办群众体育活动28次,参加人数3.96万人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32次,参加人数33万人次。全县等级运动员6人,等级裁判员40人。
十、卫生和社会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高。全县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100%,“五苗”接种覆盖率达98%以上。培养本地化乡村医生人才21人。全面落实十四大项55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共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2.59万份,建档率91.9%。开展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成常住人口签约服务21.94万人,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了47.6%。其中,重点人群签约服务15.47万人,签约服务覆盖率为71.5%。启动了潭湾、锦滨、谭家场、柿溪、孝坪、苏木溪、上蒲溪、辰阳等8个中医馆建设,全面落实272个村“六位一体”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73个。其中综合医院3个,卫生院3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皮防站)2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计生监督机构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3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934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392人,其中执业医师589人、执业助理医师883人,注册护师、护士991人。
社会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24万人次,共发放城镇低保资金2372.19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12万人次,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448.27万元。全县有保障兜底脱贫对象2381户5301人。全年居民登记结婚3190对,居民登记离婚1540对。收养登记5人。年末每千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 “三院合一”(光荣院、福利院、敬老院)1个,床位数50张。公办民营养老机构1个,床位130张。
十一、人口和就业
人口总量基本稳定。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7.44万人。常住人口总户数16.65万户。在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24.12万人,女性人口23.32万人;分城乡看,城镇人口18.74万人,农村人口28.7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9.50%,比上年末提高1.8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53.51万人,其中男性28.35万人,女性25.17万人。出生人口6479人,出生率12.84‰,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6个性别比单位;死亡人口2133,死亡率7.78‰;自然增长率5.06‰。
就业创业形势良好。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58人;新增创业主体1821个,带动城乡就业人数2543人,其中,带动城镇就业人数126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152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75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00人,其中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998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率100%;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485万元;职业技能培训1107人,其中农村劳动转移技能培训750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408人;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2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6%。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62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4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78元,增长10.5%。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0.03。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36元,比上年增长8.9%。
社会保障体系稳步增强。全县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五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83.96万人次。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97万人,新增0.20万人,基金征缴1765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9万人,基金征缴21211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27.06万人,基金征缴3104万元;城镇职工医保参保2.38万人,基金征缴7424万元;城乡居民医保登记参保42.27万人,基金征缴7644万元;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42万人,基金征缴356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73万人,基金征缴856万元;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2.17万人,基金征缴364万元。发放住房租赁补贴69.45万元,惠及城镇低收入家庭721户。
十三、城乡建设和公用事业
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建成城南新水厂,管道燃气、城南滨江大道、湖大路、城南体育中心。城东沅江路1.4km污水管网和东风路华灯改造等6项市政设施建设工程,维修路灯3800盏,更换电缆2.3千米,维修人行道板1200余平方米,铺设供水管道3.4km。建成区绿地率达34%,绿化覆盖率38.8%,人均绿地面积达14.4m2。
乡村建设推进有力。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美丽乡村建设。安装路灯3650盏,硬化人行便道233.58公里,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现场会议在辰溪召开,船溪驿等14个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功创建仙人界省级森林公园,入围湖南省首批美丽乡村先进县。
公共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9019万千瓦时,增长31.3%。其中工业用电量22766万千瓦时,增长23.6%。处理污水335.79万吨,无害化处理垃圾3.8万余吨,污水处理率86.1%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卫生填埋率分别达100%。
十四、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全年审批建设用地96.24公顷,其中农用地转用92.92公顷。土地开发面积135.62公顷,其中增加农用地107.70公顷。年未耕地面积32.37千公顷。
生态保护进一步加强。全力推进环境污染治理,空气质量达标率91.0%,地表水质达标率100%,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91.2%。突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加强绿色辰溪建设力度。速生丰产林造林1.1万亩;完成补植补造0.80亩。油茶新造0.43万亩,油茶低改0.50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S223线“绿色通道”裸露山地造林任务1400亩。中幼林抚育6.5万亩。“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任务为22个。全县林地面积126.3千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16.1千公顷,活林木蓄积量400.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95%。
节能减排强力推进。全县能源消耗总量73.79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0.6896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用水量120.2立方米/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2.4立方米/万元。共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对全县污染源进行了260余厂次的现场检查,下达《现场检查意见书》107份、《责令改正环境违法行为决定书》26份、《责令停止建设决定书》3份、立案查处19起,处罚金额176.4757万元,其中查封4起,移送公安二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5.6%。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年完成减排化学需氧量378.36吨,氨氮18.92吨,二氧化硫1200吨,氮氧化物2400吨,挥发性有机物172.8吨。
全年平均气温18.0℃;降水量1301.8毫米;平均气压997.0百帕;日照时间1526.4小时。
安全生产形势较好。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起,同比减少一起,下降50%。死亡2人,其中交通事故0人,铁路路外0人,死亡数与上年持平,重伤人数为0。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169。
注:
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工业经济除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为返回数外,其余为测算数据。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企业和个体户数据来自县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物价数据来自市国调队;脱贫攻坚数据来自县扶贫办;重点项目数据来自县发改局、县重点项目推进办;民生实事数据来自县绩效考核办;农业方面数据来自县农业局;市场消费和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县商粮局;交通、邮电和旅游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县邮政局、县电信局、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县文体游广新局;财政、金融数据来自县财政局、县人民银行、县内各大保险公司;科学技术和教育数据来自县科技局、县教育局;文化和体育数据来自县文体游广新局;卫生和社会服务数据来自县卫计局、县民政局;人口和就业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县卫计局、人社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社局、县房管局;城乡建设和公用事业数据来自县住建局;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县林业局、县发改局、县水利局、县气象局、县安监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