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溪瑶族乡2024年党建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5-01-16 12:04 信息来源:辰溪县苏木溪瑶族乡
苏木溪瑶族乡2024年党建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动党纪学习教育的开展,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乡认真履行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围绕第一要务,夯实第一责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抓好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了党建工作与全乡中心任务融合发展。现将2024年以来的党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突出政治建设,强化思想引领。
一是深化理论武装。扛牢管党治党责任,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全年共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13次,开展专题研讨学习12次。二是强化党性学习。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落实工作亮点和特色做法,将党性教育和党纪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内法规,强化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共组织党纪学习教育专题会议5次,上专题党课1次,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24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余件。三是巩固意识形态根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明确党委书记作为意识形态第一责任人,督促其他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各自分管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严把信息发布环节,加强信息审核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确保万无一失、准确发声,全年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8次,未发生网络舆情。
2.优化党员建设,提升队伍质量。
一是优化党员队伍。 始终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党员入口关, 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方针总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全年新发展党员6名,党员转正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9名。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对于流动党员实行“网上送教”,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年为群众办实事60余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50余件,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完善。二是建强人才储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村级人才库储备,目前共储备村“两委”优秀人才47人,其中中共党员42人,大专以上学历27人,支部书记后备力量20人,为基层党组织换届及党建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撑。三是大力开展党内关怀活动。对全乡老党员、困难党员、因公殉职党员进行全面摸排,实现党内精准帮扶,进一步提高党员获得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有力调动党员积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年共走访慰问困难党员18人,发放慰问党费资金10800元。
3.筑牢党建基础,夯实组织建设。
一是持续全面推行片组邻“三长制”。构持续全面推行“三长制”工作,全乡共有43个片长、97个组长、211个邻长,反映群众诉求和解决矛盾纠纷50余件、提供“微服务”达120余次,取得了便民服务的高效化发展成效,开启了乡村基层治理新篇章;二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破解乡村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大力宣传并落实省级57项取消事项,市级12项取消事项,确保知晓率全覆盖。严格落实“3+5”挂牌制度,不符合规定的导向牌全部予以撤除并集中销毁,实行门牌号与村功能室相互对应。各村无特殊情况工作日安排1名村干部值班,非必要节假日不安排值班;三是高质量完成全乡村班子中期调研。为全面掌握换届以来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和班子成员履职情况,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持续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10月中下旬,通过不断深入调研,高效完成了对辖区10个村的中期评估调研,班子运行情况总体向好,班子成员之间分工明确,责任体系建设到位,运行顺畅,基层政治生态良好稳定。对于较差村明确了风险隐患,制定了防范措施,坚持分类施策,问题逐一研究解决,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二、工作亮点
1.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党员能人带头模范作用,2024年新建金银花加工厂1座,进一步提高金银花初加工能力,切实为群众增收;石门村新建稻油加工厂1座,提升高山优质稻、山茶油等农副产品附加值。改造维修塘田至岩门公路1公里,完成X040线路安防工程5公里,实施塘田、田坳、苏木溪、石门等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新建蓄水池4座、过滤池1座,人畜饮水水塘1座,铺设管道5千余米,季节性缺水得到有效改善;落实了平顶村、田坳村、石门村3个山塘清淤,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2000余亩农田的灌溉能力得到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2.落实底线工作确保稳定大局。
信访维稳稳控到位。今年来召开维稳专题会议4次,推进会7次,培训2次,化解矛盾纠纷18起,调处率100%。安全生产筑牢防线。常态化开展道路交通上路执勤劝导活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大排查大整治行动5次,发出农村自建房整改通知书2份,安全建房告知书20余份,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4份,行政处罚1起。防汛救灾枕戈待旦。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和领导的指示精神,严格落实防汛“5.3.1”机制,充分分析当前的防汛形势,召开防汛抗旱动员会部署会4次,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和24小时值班制,乡、村共10个抗洪抢险应急分队随时待命,接到命令立刻出动,奔赴现场,解除灾情,挽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今年共出动3次,转移群众221人,确保全乡安全度汛。
3.夯实基层治理牢固责任防线。
创新活动内容。全年以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次,志愿者参与人数达280余人次,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11场,开展公益电影播放活动6场,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安全生产、防溺水、利剑护蕾·雷霆行动等活动100余场次。多举措推动“扫黄打非”工作,共开展17场次扫黄打非活动,活动范围覆盖全乡,参与群众2000余人。选树先进典型,选出“好媳妇”5名,“好婆婆”5名,“最美庭院”66户,“清洁卫生户”100余户,基层治理见实见效,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三、问题和不足
1.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有差距。
一是按照党建工作“一岗双责”责任制度要求落实不高。班子主要领导虽然能够按要求履行工作职责,但离“聚精会神抓党建”、“全面从严治党”有一定差距,主动谋党建、主业抓党建、“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还没有牢固树立,还没有真正抓到位上、严到份上,对党建工作的专门调查研究不够多、钻研得不够透彻,导致问题发现得不够及时;二是乡党委对各村党组织党建工作督促检查制度的落实还有待提升。在各村党组织党建业务督导过程中,虽然有时发现了问题,但是碍于村干部情面,不愿意得罪人,没能做到及时通报、及时督促、及时整改,向下传导的工作责任压力不够及时,对重点难点问题研究不够深入,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够针对有效,导致全乡党建工作的发展不均衡。
2.基层组织堡垒战斗力弱化。
一是村党组织书记作为村里的带头人,眼界和思路不够开阔。在引领带动村经济社会发展上作用还不够明显,增收渠道单一,难以找到新办法、新路子来拓宽集体经济增长渠道,村内整体发展水平较一些示范村还是有一定差距;二是人才作用发挥不够凸显。本乡籍在外工作创业的能人优势没能充分发挥出来,缺乏有效手段激励他们返乡创业。全乡外出流动党员较多,村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很难对他们做到全面覆盖,组织生活开展难以保障。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突出,后备干部力量不充足,村里能够从现任党员队伍中储备的优秀后备干部力量不足,党员老龄化严重。
3.党建引领中心工作不明显。
一是推动引领乡村振兴发展不明显。今年以来,我乡乡村振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有特色产业项目发展,但是整体带动效应不大,产业项目发展滞后,销售渠道单一,不稳定因素较多,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村级服务保障层次低;二是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存在“两张皮”现象,导致治理能力不够强。部分党员干部对乡村治理的政策法规领悟不深、掌握不熟,处理复杂问题时缺乏高效手段与科学方法。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齐抓共管办法,工作创新手段有所欠缺,深入调研不够主动,跟踪问效力度不够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从严落实党建主体责任。
秉持“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坚定理念,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促进党委班子成员、党组织负责人齐抓共管,形成人人担责的党建工作新局面。坚持考核指挥棒作用,把党建考核结果与绩效管理挂钩,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确保村村有压力、人人有动力。
2.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能力素质,结合乡村振兴人才培训计划,为村干部多提供外出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拓展思路,不断完善优化人才库,加强与乡外工作创业人员联系沟通,注重从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充实后备干部力量。
3.加强党建引领中心工作。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引导党员干部在推动全乡各项中心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融入到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