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财政信息 > 资金使用

深入推进精细管理 创建人民满意机关

发布时间:2012-03-30 14:59 信息来源:县政府经调室

 

深入推进精细管理 创建人民满意机关

——对县财政局精细化管理的调查和思考

县政府研究室

 

自政府系统推行精细化管理以来,县财政局紧贴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大胆开拓创新,把精细化管理融入财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取得了较好的认识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使财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干部工作作风不断好转,服务水平和工作绩效明显提高。该局的成功做法,对各单位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很有借鉴意义。

一、主要做法

县财政局自2010年进行精细化管理试点以来,坚持思想引领,强化针对性举措,精细化管理得到有力有序推进。

1、在思想上做到真正重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使精细化管理扎根于全局领导干部的思想深处,使执行精细化管理成为全局上下的自觉意识和主动行为,并持续长久地进行下去,该局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统一班子思想。该局强化“抓工作关键在抓领导”的认识,从统一领导班子思想入手,先行多次召开局党组会议,认真探讨“什么是精细化管理,为什么要推行精细化管理,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等相关问题,使班子成员深刻认识到,只有创新管理模式,变传统模糊管理为精细化管理,才能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从而在领导层面上统一了抓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二是形成全局共识。该局深刻认识到,全局事务繁杂,责任重大,要确保精细化管理取得实效,必须全局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为统一干部职工思想认识,该局认真组织召开了全局精细化管理工作动员会议,就为什么要推行精细化管理做了深刻阐述,并做到逢会必讲精细化,开会先讲精细化。通过反复强调,全局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精细化管理不是人为地将工作简单细化、复杂化,而是通过完善制度、优化流程、细化职责、强化考核等措施,促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从而使干部职工在思想深处接受精细化管理,实现干部职工从“要我精细”向“我要精细”的转变。三是领导亲力亲为。为确保精细化管理有力推进,该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强力推动,对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的制定、各项制度的完善、工作流程的优化等工作,做到亲自审核把关,对突出问题亲自研究解决。在主要领导的影响和感召下,分管领导积极协同配合,主动查找所分管工作到底存在那些问题、哪些制度需要完善、要建立哪些工作流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同抓,全局干部职工共同抓的良好工作局面。

    2、在制度上做到真正完善。制度是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针对该局原有制度不够健全或不合时宜的实际,该局本着实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一是健全管理制度。为使制度涉及方方面面,真正起到作用,该局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党组认真研究,该局完善了培训学习、车辆管理等17项制度,创新补充了“六不准、六不让”行为规范等11项制度,废止了不合时宜的5项制度,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了“得罪人”现象的出现。比如,为充实乡镇财政干部力量,该局研究制订了《选调选派机关工作人员到乡镇财政所工作制度》。按照该制度,去年局机关10名干部被选调到乡镇财政所工作。由于严格按制度执行,所有下调干部均心无怨气,口无怨言。还比如,为加强财政资金监管,该局先后制定出台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政资金支出管理办法》,对财政资金的投入、拨付、使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真正做到用制度管钱。二是优化工作流程。为促使工作规范运行,提高工作效率,该局的3个二级局和19个股室根据工作实际,按照“科学、便捷、高效”的原则,精心制定了177个工作流程,基本上做到一事一流程,一项资金运行一流程,并全部张贴上墙,大大方便了前来办事人员。三是整编《工作规程》。为使全局干部职工全面深入地了解财政工作、更好地做好财政工作,该局认真组织编写了《财政局工作运行规程》,将二级局和各个股室的工作职责、相关制度、业务流程、专项资金管理等内容,统一归集成书,并以图表为主的形式简明地表现,让财政干部一看此书,就懂得“财政局到底有哪些职能、该做哪些事,每一件事应该怎么做”。

3、在职责上做到真正细化。针对过来该局岗位职责不够明确、人员分工不够具体、工作责任没有落到人头,致使一些工作无人负责、干部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该局结合“三定”方案,按照“一个钉子一个眼”的原则,对全局领导和干部职工的职责进行了层层细化分解。一是细化班子成员职责。为进一步明确局班子成员工作任务,增强工作责任,该局以文件的形式,在明确每位班子成员总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还明确了每位班子成员每个月必须完成哪些工作以及所应达到的工作标准,并在全局公示。二是细化内设机构职责。为明晰内设机构职责,该局对3个二级局和各职能股室的职责进行逐项梳理,认真审查其原有的职能是否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再结合工作实际,对其工作职责重新准确定位,并编制详细的职责说明。三是细化干部职工职责。为强化干部职工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该局在细化内设机构职责的基础上,按照岗位需求,根据现有干部职工的专业、素质、能力进行合理分工。同时,对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工作任务、绩效评判标准和应承担的责任予以明确,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每一位干部职工,使每位干部职工清楚自己该做哪些事,该承担哪些责任,避免了职责不清现象,形成了“事有人做,责有人负”的职责网络体系。

4、在督查考核上做到真正严格。为确保精细化管理不走形式,该局坚持把督查考核作为关键举措来抓。一是强化日常督查。为促使平时交办的工作能及时落实到位,确保全局工作平衡推进,该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督查督办领导小组,对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小结,半年一评价,做到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促使工作顺利推进。二是领导随时抽查。为增强督查效果,该局主要领导采取不打招呼、随时检查的方式,对全局干部职工是否遵守机关管理规定以及完成工作任务情况进行督查。通过随时抽查,2011年,有7 名干部职工因上班迟到、工作时间玩电脑游戏而被处以2000余元罚款,发现3名干部没有按时限要求完成工作任务,有力促进了干部职工工作作风的好转,推动了工作落实。三是严格考核兑现。为维护精细化管理的严肃性,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该局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奖优罚劣、评先评优和提拔重用干部的第一依据。2012年,该局5名干部因工作业绩突出、考核优秀而被提拔重用。

二、初步成效

通过推行精细化管理,该局各项工作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取得了较好成效。

1、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效率。突出表现在:通过严格执行局机关管理规定,该局干部职工迟到、早退、上班时间串岗、玩游戏、炒股和上网聊天等现象得到了有效杜绝。通过认真实施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政资金支出管理办法等,进一步规范了资金管理,确保了资金安全。通过出台投资评审工作完成时限制度,优化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提高了投资评审效率。2011年共审查各类投资项目251个,比上年多出15个项目。通过选派选调年轻干部到乡镇财政所工作,充实了乡镇财政所队伍,推进了乡镇财政所规范化建设。

2、转变了作风,创优了服务。通过严格执行“六不准、六不让”行为规范,过来办事人员反映较多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现象明显好转,办事拖拉推诿现象明显减少,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明显增强,形成了“团结务实、和谐共事、创先争优”的良好工作氛围。在2011年县人大对8个县直机关的工作评议中,财政局的工作得到了县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认可,在24名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各单位工作满意度的投票表决中,财政局得到23票满意票,1个基本满意票,满意率达95.8%,位居8个县直单位之首。这一评价为该局历年来最好。

3、推动了工作,创新了业绩。首先,为县财政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财政局完成非税任务1336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802万元,超额完成了年初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为我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做出了贡献。其次,及时安全发放了重点资金。2011年,按照专户管理的原则和“保发展、保民生”的要求,该局及时拨付重点工程建设资金2.68亿元,拨付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及就业、农田水利及住房保障等民生资金9.49亿元,保障了重点工程建设及民生领域的支出需要。第三,其他工作全面进步。该局党建、计划生育、综治维稳、建整扶贫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2011年该局荣获市、县综治维稳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三个文明建设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几点启示

县财政局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有力证明了精细化管理是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机关服务水平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模式,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该局的积极探索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1、认识必须到位。没有充分的认识,就不可能有积极的行动。财政局精细化管理工作之所以能顺利推进,就在于该局首先解决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使全局上下深刻认识到精细化管理是行政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的重要手段,符合科学发展观。因此,各单位在推行精细化管理实践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形成共识,使干部职工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刻入脑海,融入血脉,自觉将精细化管理持续长久地执行下去,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2、领导必须先行。财政局的精细化管理之所以能够取得实效,得益于该局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身体力行。该局的实践告诉我们,领导干部既是精细化管理的谋划者,也是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者、落实者。只有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从自身做起,带头执行精细化管理,才能带动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各项制度,从而推动精细化管理不折不扣地落实。

3、制度必须健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精细化管理而言,制度就是“规矩”,是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首要前提。实践证明,搞工作离不开优良的作风和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但更需要健全完善的制度来保障。财政局各项工作之所以能够运转有序,干部的作风之所以能有明显的转变,工作效率之所以能有明显的提高,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该局结合本单位实际,健全完善了各项制度并强力执行到位。因此,各单位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要进一步梳理现有制度,做到该完善的完善、该补充的补充、该废止的废止,切实增强制度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4、责任必须到人。工作能否落实,很大程度上在于责任是否明确到人。财政局各项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好成绩,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该局明确了每位干部职工的职责分工,实行任务到人、责任到人,避免了推诿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各单位在推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细化职责分工,将工作任务和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头,使每一项工作、每一项任务都有明确的执行者和责任人,真正做到事有人做,责有人负。

5、考核必须兑现。严格考核兑现是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和推动工作落实的关键举措。财政局的精细化管理实践告诉我们,要确保精细化管理不走形式,取得实效,必须抓好考核兑现,必须根据考核结果,切实做到该提拔的提拔,该重用的重用,该评先的评先。只有奖罚分明,才能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形成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