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0-31 07:54 信息来源:
根据双方协议,湖南大学将发挥人才和学科优势,与辰溪县在教育和人才培养、项目上紧密合作。双方议定,湖南大学将为辰溪县培训紧缺教师,不定期对初、高中教师进行培训;湖南大学不定期接受辰溪选派的规划、建设、工业、法律等方面专业技术到学习培训;湖南大学将辰溪县火马冲省级工业集中区作为社会实践基地,在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企业发展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湖南大学为辰溪城市规划和建设、相关园艺景观设计和古建筑保护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辰溪县支持湖南大学在原湖南大学辰溪旧址援建一所学校,支持湖南大学恢复建设湖南大学辰溪纪念馆,维修原湖南大学辰溪办事处和湘乡会馆等老建筑,辰溪县协助湖南大学收集整理相关的历史资料。
湖南大学和辰溪县同时议定,共同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促进湖南大学的有关科研成果优先在辰溪转化为生产力。双方共同鼓励和全力支持所属研究机构与企业共建、联建、协建技术开发中心,合作开展技术创新,推动产学合作,促进辰溪县传统产业升级和高技术产业发展。
湖南大学与辰溪县情缘深厚。1938年12月,为使湖南大学免遭战火蹂躏,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将校址西迁至辰溪县城对河的锦滨乡龙头垴村。湖南大学新迁辰溪后,校舍及办公场地紧缺,县城民众纷纷腾出自己住房供湖大师生居住;潭湾、桥头、锦滨一带的砖瓦匠不分昼夜地替学校赶烧砖瓦;城乡居民自发组织为学校运送建校器材和建筑材料;附近数乡木匠、泥瓦匠不计报酬、加班加点进行校舍建设。为了避免日机轰炸,辰溪民众还在湖大校区开挖20余个防空洞,躲过了日机3次大规模轰炸,湖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经过湖大师生和辰溪人民的共同努力,到1945年,湖大发展到占地90余亩,各类用房124栋,拥有3个院18个系,教职员工、学生及家属由迁辰时的1000余人发展到2000余人。1945年10月学校开始返迁长沙,至1946年1月,才全部完成回迁任务。从西迁到回迁,湖大在辰溪办学整整八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