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动态

“溯源沅水”采访团沿沅水探寻屈原沈从文足迹

发布时间:2012-08-08 17:44 信息来源:

 

86,由边城晚报、常德晚报等湘黔两省8家媒体“溯源沅水——文化寻根”大型采访团,顺沅水而下,探寻屈原、沈从文2位文学大师的足迹,领略“沅水文化”的独特魅力。

  沅水是条文化之河。20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从洞庭湖溯沅水而上,在沅水中游的辰溪多次停留,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写下了“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等佳句;2000多年后,文学大师沈从文多次游览辰溪,写下了《箱子岩》、《辰溪的煤》等传世名篇。

  因为2位大师的莅临,让沅水、让辰溪成为了历代文人骚客向往的圣地,也让来自湘黔两省的20多名记者充满了期待。当日一大早,采访团首先来到辰溪沅水大桥中央,远眺文化圣山——大酉山和湖南大学旧址龙头垴。

  大酉山是“学富五车,书通二酉”成语出典处之一,全国道家36小洞天之第26小洞天,信奉道教的北宋真宗皇帝赵恒曾封禅大酉山。这让记者们有些迫不及待,在桥上拍些照片视频后,立马驱车前往大酉山,探访大酉洞。

  洞外绿树葱茏,一股泉水从洞内潺潺流出。沿着岩壁艰难入洞,顿觉置身于冰窖之中,使人心旷神怡。记者们对着清道光版《辰溪县志》,围着县史志办、县政协文史委的干部问这问那,搜寻其中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快门声不绝于耳。

  游览了县城对岸位于丹山崖壁的丹山寺后,采访团一行人弃车登船,参观了丹山崖壁上的摩崖石刻。一些石刻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依然“傲立”在绝壁上,让记者们感受到了辰溪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

  船顺水而下,两岸青山如黛,红瓦白墙的楼房掩映其间。此情此景,恍如70多年前沈从文笔下的沅江,只是多了轰隆的马达声。船上,对辰溪历史和辰河文化颇有了解的几位本地文史研究者,向记者们介绍屈原、沈从文与沅水、与辰溪的故事。

  在江东寺参观拍照后,船顺水继续航行。“看,悬棺在那边!”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不知谁惊呼。记者们立即拿起长枪短炮,对着悬崖上的几根安放悬棺的木柱一阵猛拍,并不时感叹:“要是上面的棺材还在就完美了!

  终于见到悬棺了!中午130分许,至箱子岩河段,一具悬棺静卧悬崖中间,船放慢了航速,让记者们拍摄。

  “ 十四年以前,我有机会独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上行,停船在箱子岩脚下。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石壁半腰中,有古代巢居者的遗迹,石罅间悬撑起无数横梁,暗红色大木柜尚依然好好的搁在木梁上……”见到仰慕已久的箱子岩,沈老先生的《箱子岩》的开篇文字,从一位记者的口中脱口而出。

  在泸溪县城用过中餐,“溯源沅水——文化寻根”采访团的记者们坐车,游览了船溪古驿站后回到辰溪县城。

  在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堂,记者们向剿匪英烈敬献了花篮,参观了史料陈列馆,游览了柳树湾古街。